3.参与社会公益。
(1)积极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在着力打造“服务型质监”的基础上,围绕“质监服务千家万户”行动,我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一是加强企业帮扶工程。组织召开生产企业座谈会,就当前各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在产品标准、技术质量、名牌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受到企业好评。二是牵头组织开展“质量维权、服务民生”以及 “和谐消费,美丽渝北”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出动人员40余人次,开展了19种产品的真假对比、快速辨别质量优劣的方法。三是加强客户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客户服务中心积极为VIP会员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客户中心组织客户完成了“压缩天然气加气机”“膜式燃气表”检定规程的宣贯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大客户的培训工作,参与培训人员200余人次,促进了企业的检测能力的提升;
(2)持续深入开展质监服务千万家行动。2014年我中心全面开展 “专家进园区”、“服务进企业”、“ 检测进校园”“三进”活动。组织党员先锋队、专家团深入企业开展“一站式”服务,在园区开展 “质量诊断”、“质量对比”等专题帮扶活动;通过设置现场咨询台、放置宣传展板、公布举报投诉渠道、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大型超市、企业人士和消费者宣传计量质检知识和辨伪识假的小技巧;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教授检测知识课程,帮助其了解质量知识,进一步营造关注检测、支持检测的良好氛围。
(3)奉献爱心,投身公益
我中心充分发挥市级“青年文明号”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办组织青年职工为綦江骑龙小学的孩子捐献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具,收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积极参加“母亲邮包”公益项目活动,统一定制“母亲暖心包”10个,共计捐款2000元。为忠县黄金镇村级公路建设捐资1万元。
4.报告责任。
我中心定期撰写“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行业动态。每年底按时向认监委等政府机构上报本年度工作总结、下一年工作计划及本年社会责任报告;制定了CMQ/FWZ《事故报告管理制定》,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质量风险,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四)环保责任
我中心始终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保护宗旨,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排放指标,认真落实各项环保管理制度,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加强环保 保护环境
2014年,我中心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资源配备充足,环保责任已基本纳入业绩考核系统。做好实验室环境修建、改造、维修管理工作,对中心本部中央空调以及分体空调进行了维护和清洗,在保障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安全防护等环境条件和硬件设施满足检测工作要求的同时节约能源并减少能耗;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综合楼中央空调运行严格按照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0℃和夏季平均气温高于30℃启动,以减少能源消耗;与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服务中心签订了《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委托协议》委托该中心统一处置我院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以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
2.开源节流,力求节俭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根据行政办公具体情况,出台了公务接待、车辆管理以及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多个措施,确保了年度“三公经费”尤其是公务接待等相关费用同比下降达到30%以上。结合正风肃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办公内部管理工作。
3.低碳管理 节约资源
我中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在检测过程中始终积极贯彻“保护环境、协调发展、遵纪守法、循环经济、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的环境方针,积极推进污染源头控制,通过加强管理和循环利用,降低各种消耗品和能源的使用量。今年,在新建各类检测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中,坚持选用经济、实用、节能、环保型建材、办公家具和相关设备,大大降低了能耗,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精简会议,在保证会议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率与成本,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了资源,切实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并且围绕效率抓管理,完成绿化、电梯、消防等工程改造,全年修缮量达200余起,全院水电气费用同比下降7%以上,车辆消耗同比下降近10%。
第七章 结语
总结我中心2014年度的社会责任工作,我们深知,与履行社会责任优秀的组织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2015年我中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客户、 供应商权益保护方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其他有关制度,优化并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我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以良好的服务来回报客户。同时,切实贯彻“科学公正、准确高效、诚信检测、客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加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严密性,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公平、公正,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二、在员工权益保护方面,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把员工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爱员工的工作、生活,积极构筑和谐劳动关系。同时,高度关注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更好地挖掘员工潜能、合理地进行员工职业规划,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努力成为受员工喜爱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