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院情简介 检测动态 检测能力 客户中心 通知公告 媒体链接 检测时空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媒体链接
最新信息
热点信息

目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链接 > 正文

突破一个个“卡脖子”难题 重庆市计量质检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释放青年人才科研活力

发布人: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1/21 来源:本站 浏览:次 字号:

 

□ 谢旺江

在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市计量质检院)长度中心,每每碰到技术难题,大家总是习惯说:“去问一下周博士。”

大家口中的周博士,就是生于1986年的正高级工程师周森,也是重庆市计量质检院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带头人,重庆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场监管总局、重庆市科技局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主持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20年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周森非常喜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也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在发动机复杂部件一体化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周森带领团队30多次到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当时,由于发动机厂巨头不断下压成本需求,导致零部件供应体系内竞争激烈,改善相关工艺实现提质增效非常迫切。测得准才能造得精。面对曲轴、凸轮轴等超出30道工艺点的复杂部件,周森团队自主研发3种智能化测量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件,实现了5种部件一体化测量,测量精度达到1.5μ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验证结果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有效帮助企业打破了国外对发动机高端部件产品的垄断。

纳米计量“标尺”的缺失一直是国内先进制造产业的痛点。在这个主战场,周森带领科研团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纳米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深入先进制造产业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链条各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中与纳米几何特征参量相关的“卡脖子”问题,突破现有技术瓶颈。项目组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近3年来,开展科技服务次数达500余次,参与编制3项国家标准。

为解决技术难题,周森不间断跟踪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每天阅读国内外测量专业杂志论文至少一小时。在他看来,解决那些“卡脖子”难题,既是职责所在也充满乐趣。

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在重庆市计量质检院并不少见。近年来,重庆市计量质检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遵循科技政策“放管服”指导思想和“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目标宗旨,不断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等文件,持续加大激励力度,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赋权转化,让青年科研工作者奋进,不断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重庆市计量质检院自主培育的4个创新团队中已有两个被认定为“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一名科研人员于2021年被遴选为第18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其中,“流量计量创新创业团队”在流量计量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CNG加气机、燃气表检测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该团队研发的标准容积为30m3的pVTt法标准装置,是目前国内检测能力覆盖范围最大的一套气体流量原级标准,填补了国内大流量高准确度标准溯源研究空白;研制的防爆式加气机检定装置、加油机自动检定装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制定的重庆市首个《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地方校准规范》,将重庆市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一次达标率从不到40%提升至80%以上,有效助推了大气污染治理,并引领重庆市油气回收检测技术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团队已承担了国家校准规范的制定任务。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网站地图版权声明联系我们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205号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055号-1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